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12-23 浏览次数:

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万州区博物馆在市文化旅游委的关心支持下,在区文化旅游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挖掘地方优秀历史文化,强化文物保护利用,为文博事业发展文旅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圆满完成各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免费开放成绩斐然

“一切从游客出发”是我馆一直坚持的服务理念。为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无论是法定节假日,或者是重要时间点,我馆均是正常开放,截止11月11日,今年已免费开放276天,接待观众34万余人次,讲解服务1332场次(其中免费讲解459场次)。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我馆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提高讲解员的业务能力,今年8月,馆内讲解员陈希同志有幸成为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讲解队伍的一员,到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中央办公厅、中组部、中宣部、外交部等国家部委的讲解任务;同时我馆还组织讲解员参加了重庆市“学习新思想 展现新作为 喜迎二十大”微宣讲活动,并获得一等奖;在“巴賨瑰宝守护人”首届万达开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中获得金牌讲解员、十佳讲解员等称号;在2022年重庆市旅游技能服务大赛中名列前茅。

(二)创新宣传教育手段,社教服务效果突显

宣传教育是博物馆重要职能职责之一。今年,为切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馆结合春节、国庆节、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月等重要节点,在线下组织策划了“翰墨飘香,迎新送福”“最美的遇见”“清明祭英烈,传承中国情”“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传华夏风采,奏汉服华章”“听故事学党史,红色基因代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19场次,举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找幸福的密码”等知识讲座7场次,各类活动累计直接受众2000余人次;同时我馆还积极开展《伟大壮举 辉煌历程》《虎佑神州》巡展宣讲活动,截止11月,累计巡展271场次,受众15万余人次。在线上,我馆还举办了“踏古寻觅,记忆万州——线上文物故事讲解”“老照片背后的幸福生活——线上移民故事宣讲”直播活动,活动受众40余万人次。

(三)拓宽交流合作途径,陈列展览特色鲜明

为切实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我馆累计推出临时展览11个,其中联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丰都文物管理所以及万州区消防支队、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举办了《虎佑神州——新春文化系列展》《匠心•良工 丰都——万州库区出土文物修复成果展》《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富滇杯”重庆市万州区第四届摄影艺术展》《以史为鉴·砥砺奋进——万州消防历史展》《三峡情——五人美术作品展》;年初我馆被重庆市水利局确定为首批重庆市水情教育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地作用,在市水利局的支持下,举办了《江天万里 沃野华夏——长江水情教育专题展》;积极挖掘馆藏资源,自办了《金樽对月·何以解忧——万州区博物馆馆藏酒具文化展》《圜宇方圆——万州区博物馆馆藏历代钱币展古代钱币展》《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古代女性主题文物展》《没·故里——程宏藻的万州老城印像》。

(四)压实文物安全责任,文物保护成果显著

认真做好文物安全工作今年极端天气较多,为保障文物安全,我馆组织开展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及古镇古寨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对辖区49处重点文物建筑检查文物防火、建筑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日常用火用电、设施维护保养等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出动检查人员205人次,发现安全隐患60余处,采取迁移文物建筑内居住人员、添置消防设施设备、加强值守等措施加强整改,确保连晴高温的情况下文物点尤其是文物建筑的绝对安全。为进一步强化文物安全责任,我馆还组织完成了全区文物安全责任书和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巡查看护协议的签订工作,其中区政府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52份,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与文物点(博物馆)所在村居(社区)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1171份,区文管所与镇乡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签订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巡查看护协议52份,拟定不可移动文物安全责任清单52份(1170条)。今年我馆还印发并执行了《万州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制度》《万州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

有序推进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工作。今年,天生城大遗址公园项目有序推进,鹅公包城墙保护方案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基础设施、传统风貌建筑改造方案已完成调整并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考古发掘计划已上报国家文物局。西山钟楼钟表维修保护项目完成方案设计,并报市文物局进行评审。瀼渡电厂保护修缮项目通过立项审批,并完成文物现状测绘,开始编制设计方案。完成观音阁、六角亭两处革命文物的修缮保护。

认真开展文物资源专项调查。今年,我馆完成了万州区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共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 1185处,其中新发现15处,可移动文物28848件/套,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街区1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5个,全面掌握了万州区长江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等基本情况。完成万州区碑刻石刻文物资源摸底调研工作,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77处,碑刻石刻文物登记252方(通),其中摩崖石刻155方,石质碑碣97通,厘清我区碑刻石刻文物基本情况。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万州区石窟寺及石刻铭文史料收集整理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认真做好镇乡历史文化挖掘。今年,我馆圆满完成了万州区第四批镇乡历史文化挖掘工程,承担太白街道、龙都街道、周家坝街道的历史文化挖掘课题,累计编写论文16篇,主持编撰《流淌的乡愁》第四卷《万州城市历史文物挖掘》,并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近期,我馆还启动了万州区第五批镇乡历史文化挖掘工程,承担高峰街道、李河镇、新乡镇、茨竹乡的历史文化挖掘课题,目前正在实地走访,收集资料。

(五)扩大藏品征集范围,藏品体系丰富多样

年初,在市水利局的支持下,我馆启动了“三峡移民文化挖掘提升”展品征集工作,组建展品征集小组奔赴市内各区县、市级相关部门等开展广泛征集,累计征集三峡移民相关实物、资料等共3000多件(套),拷贝、扫描三峡移民工程相关照片10000余张、视频100余部,搜集移民安稳致富典型事例20多个,累计走访后靠及外迁移民12人、资深移民干部16人,录制三峡移民口述史视频20余部。同时,我馆通过社会捐赠、购买、考古发掘等渠道新增家谱类藏品1件(套)、名人何其芳藏品5件(套)、石质类文物8件(套)。馆内文物修复基地完成了万州区博物馆馆藏书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丰都县文物管理所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118件(套,实际数量187幅)纸质文物的修复任务万州区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调整)项目,目前已经完成125件(套)珍贵文物的三维扫描,正在进行原真模型制作和藏品管理系统建设,年底前将全面完成。

(六)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增强安全排查力度

为强化落实安全责任,提高安全风险意识,今年我馆建立了安全稳定和疫情防控“1+3”研判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每周五开展研判工作例会,排查安全隐患、摸清职工思想动态,形成研判清单,对照整改落实。在疫情防控上,我馆严格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落实“行程码、健康码、预约码”三码合一的预约程序,采取“测体温、扫绿码、戴口罩”等观众进馆的常态化防控措施。根据全国疫情发展情况,动态调整观众入馆手续和参观限额、公共服务项目和范围,保障安全、有序的参观环境。在11月的疫情防控“歼灭战”中,我馆全员下沉社区,参与闭环转运、核酸检测、楼栋值守等志愿服务。在安全工作上,不定期举办安全应急演练,确保应急知识人人懂、人人会,今年累计开展消防演练、电梯逃生演练、防疫演练、反恐演练和员工礼仪培训等十余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馆全年无任何重大安全事件发生。

二、主要亮点工作

(一)充分运用新兴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文物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今年,我馆启动了“智慧文旅——万州文物景点AR真人讲解” 数字文旅共享解说平台的建设,充分运用VR视频、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结合万州地域文化遗存特色,打造融VR真人解说、图文浏览、网络分享、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数字文旅共享解说系统。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将打破文物景点在时间和空间以及保护展示上的局限,实现24小时全天候讲解,让游客自由浏览和访问,满足他们对文化遗产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计划对万州区滨江环湖、高笋塘商圈等附近24处文物景点进行拍摄制作,目前摄制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最终审核,年底前将全面上线。

(二)充分利用各方宣传资源,进一步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

近年来新冠疫情肆虐,为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市民朋友们足不出户便可打卡参观,与馆内文物“近距离”接触,我馆主动加入到“重庆云上博物馆”的建设中,并在该平台开设VR全景漫游、遗产保护、文博资讯、云上观展、数字文物等内容,采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以及VR全景视频等方式呈现馆藏文物,让文物活起来。目前基础数据上传完成,11月该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电视TV等端口已试用上线。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馆历年来推出的展陈内容均以馆内藏品为主,目前馆内藏品利用率已超过5%,三峡移民文物、更新世古生物化石、陶器、瓷器、青铜器、书画、雕塑造像、古籍图书、石刻、碑帖、钱币、近现代文物等馆内多数文物门类均已制作成展览推出。馆内受限于资金问题,无法花钱引进档次较高的外地临时展览这就需要市内博物馆之间加强展览的交流互动解决区县博物馆藏品单一、临时展览水平及档次不高的问题。

)文创产品的研发销售一直是基层博物馆的短板万州区博物馆受困于资金、人才问题,自身研发能力极为有限,近年来推出的西山碑绸扇、书签、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实用性和档次均存在问题,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够销售惨淡。市内博物馆强化区域合作抱团取暖是突破现阶段文创产品研发和销售困难的有效途径,持续做好深挖共同文化、共同资源,集合区域内各个博物馆特色,形成整体,争取资金,高效研发,借助“郑渝”铁路开通和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东风,文创产品的销售应有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