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度报告
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表 | |||||
基本信息 | |||||
博物馆名称 |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 | 曾用名 | 无 | ||
博物馆性质 | 文化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5001014517465067 | ||
法人类型 | 事业单位法人 | 法人登记机关 | 重庆市万州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 ||
题材类型 | 历史文化 | 举办者 |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万州区体育局) | ||
隶属层级 | 地(市、州、盟) | 法定代表人 | 岳宗英 | ||
设立时间 | 2016-08-02 | 开放日期 | 2016-10-26 | ||
开放时间 | 9:00-17:00 (周一闭馆) | 全年开放天数 | 349 天 | ||
是否免费开放 | 是 | 质量等级 | 一级 | ||
馆舍地址 | 重庆市万州区南滨大道1469号 | 馆舍产权性质 | 自有 | ||
馆舍建筑性质,是否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或在国保单位范围内 | 当代建筑 | ||||
国保单位名称 | 国保单位批次:第 | 0 批 | |||
馆舍建筑面积 | 17771 ㎡ | 展厅面积 | 7000 ㎡ | 库房面积 | 1712 ㎡ |
实验修复面积 | 200 ㎡ | 教育空间面积 | 5510 ㎡ | 公共服务面积 | 2649 ㎡ |
行政区划 | 500000 | 500100 | 500101 | 邮政编码 | 404000 |
联系电话 | 023-61018863 | 电子邮箱 | 2285293789@qq.com | ||
互联网址 | http://www.cqsxymjng.cn/ | ||||
新媒体账号 | 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账号: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
| ||||
博物馆简介 |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为纪念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而修建的专题性纪念馆,承担三峡移民文物(展品)征集、陈列、展示和三峡移民精神研究、宣传职责。2016年,经重庆市万州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2016年10月26日试运行,2018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纪念馆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展区面积7000平方米,藏品30631件(套),其中二级文物17件(套),三级文物310件(套),涵盖标本化石、历代陶器、瓷器、铜器、书画、雕塑造型、古籍图书、石刻、碑帖、钱币、档案文书、三峡移民文物等31个文物门类,体系完备、类别丰富,其中三峡移民文物藏品特色鲜明;现有常设展览《伟大壮举 辉煌历程》《刘江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竹筠烈士生平事迹展》《血火铸丰碑——下川东革命历史展》,年均推出临时展览10余个,服务观众50余万人次。
| ||||
资源信息 | |||||
藏品总数 | 30631 件(套) | 一级文物 | 0 件(套) | ||
二级文物 | 17 件(套) | 三级文物 | 310 件(套) | ||
科研项目数 | 2 项 | 出版物数 | 2 册 | 发表论文数 | 18 篇 |
服务信息 | |||||
基本陈列数 | 4 个 | 基本陈列总面积 | 3300 ㎡ | 基本陈列展出藏品数 | 398 件(套) |
国内临时展览数 | 10 个 | 馆内原创临时展览数 | 7 个 | 馆际合作展览数 | 3 个 |
国内临时展览展出藏品数 | 入境展览数 | 0 个 | 出境展览数 | 0 个 | |
教育活动数 | 402 场 |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种类 | 20 个 | 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收入 | 15.56 万元 |
管理信息 | |||||
新征集藏品数 | 19 件(套) | 新征集一级藏品数 | 新入藏考古发掘品数 | 0 件(套) | |
修复藏品数 | 13 件(套) | 修复一级藏品 | 0 件(套) | ||
修复二级藏品 | 0 件(套) | 修复三级藏品 | 13 件(套) | ||
国际合作项目数 | 0 个 | 从业人员总数 | 60 人 | 在编职工人数 | 30 人 |
初级职称 | 4 人 | 中级职称 | 11 人 | ||
副高级职称 | 5 人 | 正高级职称 | 2 人 | ||
安保人员数 | 30 人 | 志愿者人数 | |||
年度观众总数 | 519514 人次 | 本地居民观众人数 | 351912 人次 | 未成年观众人数 | 155854 人次 |
境外观众人数 | 46 人次 | 免费参观人数 | 519514 人次 | 教育活动参与人数 | 174822 人次 |
藏品安全事故数 | 0 起 | 公共安全事故数 | 0 起 | ||
信息公开联系人 | 王晓 | 信息公开联系电话 | 19922098831 | ||
联系人移动电话 | 19922098831 | 办公室传真 | 无 | ||
年报拓展信息 | |||||
基本信息 | |||||
博物馆年度工作情况简述 |
2023年,我馆始终秉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无论是法定节假日,或者是重要时间点,我馆均是正常开放,全年实现免费开放349天,接待观众50万余人次。
| ||||
资源信息 | |||||
重要科研成果简介 |
2023年我馆承担科研项目两项《三峡移民文化挖掘保护项目》《流淌的乡愁5——万州区城区历史文化挖掘工程成果》。在万州区深入开展历史文化挖掘工程中,组织文物文博、党史地方志、文化艺术、社会人文等多领域学者,形成近80人研究团队,成立52个课题组,深入实地调研167次,对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建筑、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展多形式的调查,梳理历史沿革、探索彰显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文化资源。8年来,共撰写各类研究论文242篇,总计约165万字,提出调研成果运用建议591条。汇编出版《流淌的乡愁》万州区镇(乡)、街道历史文化挖掘工程成果5辑。同时我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带头作用,深挖历史文物资源,编写学术论文和报告,组织人员积极参与学术论坛,提升专业技能。2023年我馆成功举办三峡移民文化学术研讨会,收集相关论文30余篇。全年先后派出49人次参加全国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全馆职工陆续在《中国水利报》《中华遗产》、三峡移民文化研讨会等报刊、学术会议发表、提交论文、研究文章18篇。
| ||||
服务信息 | |||||
重要展览简介 | |||||
主要服务情况 |
目前我馆服务项目包含参观预约服务、讲解服务和公共资源服务、结对帮扶服务。参观预约服务:严格实行先预约、后参观的要求,开通支付宝线上预约。讲解服务:更新语音、视频、手语讲解导览;定期为观众提供免费讲解,组织讲解人员参加比赛、培训、研讨学习,提升讲解人员接待服务能力。公共资源服务:对馆内休息椅、网络等硬件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建设云上博物馆项目,利用“互联网+纪念馆”形式为观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参观体验。优化基本陈列展陈内容,丰富临时展览,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开发文创产品,让观众把文物“带回家”。结对帮扶服务:充分发挥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服务接待、安全保卫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围绕帮扶对象的定位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现馆际共享精神富裕提供宝贵的经验。
| ||||
文化创意产品情况 |
为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游客将馆藏文物“带”回家的愿望,2023年,根据特色展览我馆开发了“知道了”文创雨伞、徽章、冰箱贴、钥匙扣等文创产品。以馆藏文物资源为依托,开发出了馆藏唐代青瓷骑马吹笳俑系列文创产品。以万州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编辑出版《流淌的乡愁》第四期。2023年,我馆共开发文创产品20个种类,销售额15.56万元。同时还参加了西南博物馆联盟2023年年会暨“推进区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与“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主题论坛、“5.18国际博物馆日暨重庆市第十四届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等文旅系统文创会展活动,并获得多项荣誉。
| ||||
管理信息 | |||||
内部治理情况 |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下设办公室、文物保护部、陈列展览部、安全保卫部、宣传教育部、藏品管理部六个科室,分别负责单位的日常运转工作。2016年9月纪念馆成立理事会,成员包含岳宗英、李力、彭川、陈宗勤、孙丹等,2016年10月成立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监事会,监事会成员为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委员会副主任梅万林,万州区财政局科教文科副科长曹华明,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陈列部主任郑燮。2023年监事会充分发挥了监督管理作用,依照法律、法规履行监事职责。为确保纪念馆事业科学发展,结合单位实际,在原有综合性制度、支部制度和基本行为规范准则基础上,新增了《观众意见(信息)反馈制度》《数字档案资料管理办法》,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以及监督等工作。
| ||||
藏品征集工作情况 |
截至2023年底,我馆共有藏品30631件/套,本年度我们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征集购买等渠道新增藏品427件/套。2023年我馆稳步推进“三峡移民文化挖掘提升”展品征集工作,展品征集小组奔赴重庆市内各区县、市级相关部门、市外相关省市等开展广泛征集,共征集三峡移民相关文件、书籍、相册、印章、奖牌、证件等实物藏品共计427件/套,数码照片2000余张、视频30余部,内容涵盖城镇迁建、移民搬迁、对口支援、库底清理、移民建房、后期扶持、移民培训、三峡后续、库区新貌、移民新生活等各个方面。
| ||||
财务状况 |
2023年度收入合计1565.58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收入。其中上级拨款收入509.28万元,本级拨款收入1056.3万元。2023年度支出合计1565.5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73.43万元,项目支出992.15万元。在支出合计中工资福利支出495.70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858.35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44.27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67.26万元。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严格依法依规执行,按资金来源和项目类别单独核算,坚持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有效使用。
| ||||
年度收入 | 1565.58 万元 | 年度支出 | 1565.58 万元 | ||
安全管理情况 |
馆长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安全负责人,领导一岗双责,层层夯实安全责任,领导坚持夜间及节假日带班,每月初召开安全例会集中讨论馆内存在的安全问题,月底组织安全检查,考核工作落实情况;安全保卫部细化安全任务,对安、消防、舆情风险、反恐等进行研判,然后做好单位内部安全巡查工作,做到2小时消防巡查,坚持24小时值班,每日有安全巡查,每周有安全检查,重大节日前有专项检查,最后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和隐患台账登记工作,做到闭环式管理;另外做好安消防、中央空调、电力等设施设备的巡检工作,让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参观和工顺利进行。
| ||||
国际合作情况 |
无
| ||||
观众满意度 |
100 %
| 博物馆网站综合浏览量(PV) | 1001231 次 |
新媒体访问情况
| 1607212 次 |
媒体报道情况 |
2023年,我馆被国内各个媒体平台宣传报道63次。其中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媒体报道3次,重庆日报、重庆第一眼新闻、重庆卫视等省级新闻媒体报道9次;万州电视台、看万州、万州时报、三峡都市报等地方媒体报道51次。报道内容涉及馆内接待服务、基地创建、社教活动、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等多个方面。同时,我馆还充分运用馆内两微平台、电子显示屏等自有设施设备进行宣传,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宣传报道提高纪念馆影响力,充分发挥纪念馆基地作用和一级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 ||||
博物馆服务认证和资质信息 |
2023年6月,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定我馆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 ||||
获得奖励情况 |
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一线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技能竞赛三等奖;重庆市万州区2022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优秀个人荣誉证书;万州区“三峡移民红色基因大思政课”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主题“大思政课”优质资源100个精品项目; 万州区文旅形象代言人选拔赛季军; 《健康扶贫进家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稿征集活动中荣获三等奖;重庆市第四届“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导游词讲解大赛暨第九届重庆市导游大赛十佳选手; 第十届重庆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演讲比赛一等奖;2023年“三峡江城·平湖万州”万州区导游词讲解大赛讲解员组第一名.
| ||||
接受处罚情况 |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