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物说:天生城

发布时间:2022-11-25 浏览次数:

“万在江北,城号天生,昔昭烈上经蜀汉,下窥三峡,于此乎插剑,盖荆蜀之要会也。”天生城《宣相杨公攻取万州之记》元代摩崖题刻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天生城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天生城所在的天城山因绝壁凌空、峭立如堵,自古被列为“万州八景”之一,被誉为“天城倚空”。相传,蜀汉时期昭烈皇帝刘备曾驻兵于此,故又名“天子城”。

天生城为南宋抗元城址,始建于1243年,陆续经过淳祐十一年(1251年)至咸淳二年(1266年)四次增修补筑,逐步形成山顶内城、东外城及北外城的城垣体系。现存大量宋代至民国的城门、城墙、炮台等军事遗址和院落、采石场、题刻、水井、水塘等生活遗址。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七百多年前的1243年至1276年的三十四年间,这里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刀光血影。万州军民凭借天生城天险,以弱敌强,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蒙古精锐之师拼死厮杀,最终折戟沉沙,上演了荡气回肠的壮烈一幕。

南宋后期,蒙古政权迭年兴兵深入三峡地区。1242年六月,余玠赴四川主持防务,他将战场由平旷之地转移到山地,凭借江河两岸的险峻地势营建山城,保江自守,并将州郡治所迁于山上城内,使军事要塞和地方政治中心合二为一,建立起庞大的山城防御体系。天生城处于联系和拱卫重庆、奉节长江干线两座最重要山城的中介位置,在山城防御体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南宋降将杨大渊倡言:“取吴必先取蜀,取蜀必先据夔。”至此,天生城成为元军攻击的重点。1275年,杨大渊之侄杨文安曰,“得万,则忠、夔可次第而下”,遂进围万州。万州守将上官夔固守不下,元军解围撤退。1276年元军取临安,宋室筱亡,而重庆、合川、万州、奉节等沿江山城仍坚守不怠,开始不通王命的孤独抗战。1276年7月,杨文安再围万州,天生城保卫战进入了最后的悲壮时期,上官夔在外城陷落,元军攻入内城后,仍坚守不屈。民间传说他在势难再守的情况下,与杨文安相约:“即入吾城,然吾一人死耳,愿勿戮吾民。”杨文安欣然同意,上官夔从容自尽,天生城沦陷。为表彰杨文安的战功,万州安抚使王师能撰写《宣相杨公攻取万州之记》勒于石壁,成为这场战役的重要史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王朝的偏安历史渐渐隐匿于尘土与荒草之下,天生城保卫战从此甚少被人提及。2017年开始的天生城遗址考古发掘,一段段烙满生死血痕的南宋城墙重见天日,与天生城石壁上的题记一一印证。于是,关于天生城保卫战的故事不再是“一个故事”,而成为有物证支撑的“历史”,证实了那场血雨腥风的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