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物说:东晋龙饰石磨扇

发布时间:2022-11-25 浏览次数:

在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里珍藏着一件做工精致、造型优美的文物——东晋龙饰石磨扇。

这件宝贝于2003年在万州区陈家坝晒网村瓦子坪遗址被发掘出土,磨扇直径20厘米,高14.5厘米,制作者巧妙地把圆形磨盘作龙身,两头凸出部分雕成龙首和龙尾,做工精致而细腻。从磨齿的磨损情况来看,是一件实用器。

“盘石轮囷隐涧幽,烟笼月照几经秋。可怜琢作团团磨,终日随人转不休。”这是南宋诗人刘子翚的《石磨》诗,诗中所描述的就是把米、麦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重要农业机械——石磨。石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发明。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后,为了让食物有更好的口感及制作出更多的食物种类,需要把粮食颗粒研磨成粉,就自然的产生了石磨等专门用来加工粮食颗粒的农业机械。新石器时代石碾开始出现,可以看作是石磨的雏形;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圆形石磨,一直到汉代石磨才得到普遍应用。磨的结构一般包括磨扇、磨盘、磨架三部分,制作一件完整的石磨需要经过多道复杂工序。

圆形石磨从春秋时期发展至今,历经2000余年,它与历代农业生产的进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息息相关:自从有了磨,小麦才能被大量加工成面粉,进而制作各种美味可口的面食。由于石磨在低速、低温的条件下加工粮食,粮食里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磨石本身含有的钙、铁等几十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在加工过程中与粮食充分融合,进一步提升了面粉的营养成分,石磨对于人类生活品质的改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中国民俗里,石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本身也具有“时(石)来运转”的寓意,因此一般被放在家中比较醒目的位置。逢年过节,人们在磨眼中放入一把麸子,在上扇磨盘上贴上“五谷丰登”,祈求来年有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目前在重庆地区的古遗址和墓葬中实用石磨出土比较少见,出土的同类器物多是陶制的模型明器。在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里珍藏的这件东晋龙饰石磨扇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佐证,对研究和了解汉晋时期南浦地区的农作物生产、食物加工技术、饮食结构等课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流传了数千年的石磨,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却又升华成了无数代人乡愁记忆的载体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