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

发布时间:2023-01-03 浏览次数:

三峡地区自古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1997年起,国家正式启动实施三峡库区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重点保护、重点发掘”的原则指导下,来自全国31个文物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的110家专业考古单位的数千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类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经过近20年辛勤工作,三峡库区1128处文物已得到妥善保护,发掘出土文物25万余件(套),出版文物保护成果90余部,发表文物保护各类研究论文400余篇,取得了丰硕的保护成果。

 

图片 1.png

三峡库区部分文物分布图

 

图片 2.png

通过地下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极大地推进了三峡地区古代文明的发现与研究,全面揭示了三峡地区从史前到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序列。图为2002年万州区长坪乡冯家河遗址发掘现场。

 

图片 3.png

2008年4月12日,对开县体育场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图片 4.png

万州区武陵墓群考古发掘现场

 

图片 5.png

白鹤梁题刻位于三峡库区涪陵城北,是长江文明代表性文化遗产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白鹤梁水文题刻,2001年,葛修润院士提出了在原址上建立水下“无压容器”博物馆方案,既可以更好地对具有1200年历史的江底水文题刻进行保护,又为科学研究和游人参观提供了条件。

 

图片 6.png

忠县石宝寨抢救性保护工程于2005年12月开工,工程由围堤及护坡工程、危岩治理工程、交通桥工程等五大部分组成。2009年4月17日全面完工,景点重新对外开放。保护后的石宝寨四面环水,犹如一个美轮美奂的巨型盆景,镶嵌于高峡平湖之中。

 

图片 7.png

张飞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文物整体搬迁工程。搬迁严格按照原物、原状、原材料和原工艺,进行整体搬迁。2003年7月19日“搬旧如旧”的新张飞庙正式开馆。这位1700岁的老“移民”仍然可以静享江上清风,观平湖百舸争流。

 

图片 8.png

作为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湖北省文物局确定对屈原祠另择新址复建。2006年11月,屈原祠复建工程开工,2010年6月16日(农历端午节)对外开放。新屈原祠在装饰、灰塑、彩绘等,都继承了原祠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