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概况

发布时间:2022-12-06 浏览次数:

长江在万州贯穿而过,让万州拥有了83公里黄金水道,也承载了万州底蕴厚重的历史文脉。距今8000—7000年前,万州先民就开始在大周镇渣子门一带的临江台地繁衍生息,拉开了万州人类活动的序幕。春秋战国时期,万州长江两岸成为巴人的重要活动区域。自唐宋,万州就是川江上的重要城镇。近代以来,随着开埠、抗战内迁,万州更成为渝东北地区商贸、物流、金融、交通等的中心。三峡工程兴建,万州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城市。万州人逐江而居,万州城滨江而兴,长江黄金水道孕育出万州延绵不断发展的历史脉络,留存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全区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17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登录馆藏可移动文物2426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3件(套),二级文物35件(套),三级文物644件(套)。

近年来,万州区牢牢把握当前文物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更高的站位和标准、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wps1.png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



一、地面文物修缮保护成效显著。2002年-2022年,累计落实各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3亿元,实施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项目41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49处,使全区地面文物保存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wps2.png

修缮后的向氏民居



wps3.png

修缮后的司南祠



二、出土文物修复保护成绩突出。万州区累计对802件/套馆藏文物有步骤分年度进行修复,进一步丰富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的展陈形式和展览内容。不断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建立馆藏文物及其保存环境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利用的流程化管理模式,提升高精度文物数字资源管理水平,实现文物数字资源的智慧保护、管理与有效利用。


wps4.png

文物三维激光扫描



wps5.png

青铜器文物保护修复


三、考古发掘成果丰硕。历年来开展了天生城遗址、武陵墓群等125处考古发掘,累计出土各类文物19080件/套,为厘清万州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古代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及自然人文环境的变迁、建立峡江地区文化发展序列等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料。


wps6.png

天生城遗址一号院落


wps7.png

大丘坪墓群考古发掘现场



四、文物价值研究阐释走向深入。万州区以地域文化研究为工作着力点,不断加大对文物价值内涵的深度挖掘研究。2016年-2022年,连续开展五期历史文化挖掘工程,提炼辖区内各镇乡、街道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内涵,40万余字的调研成果已汇编成书出版,并发放到区内各大星级酒店和旅游景区,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文旅深度融合、城市内涵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编辑出版《宋黄庭坚南浦西山题记》《太白岩石刻群拓片选编》等书籍,进一步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阐释文物价值。


wps8.png



五、文物活化利用打开新局面。万州区将文物活化利用作为文物修缮项目立项和实施的前置条件,借此有效改善了文物“修而不用”的不利局面,文氏宗祠、王氏宗祠、青云寨、柱山寨、良公祠、何其芳故居等文物建筑陆续推出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陈列展览。同时,还充分利用闲置的国有资产,改造为革命文化展示场馆,打造我区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的重要文化名片。充分结合馆藏文物资源特点和观众的需求,创新思路,与三峡文创集团、京东电器等企业合作,共同设计研发文创产品。目前已开发具有三峡地域文化特色的绣品、明信片、绸扇、书签、笔记本、拼图、相册、三峡石、口罩、购物袋等文创产品40余种,深受观众喜爱。

 

wps9.png

芝兰其芳——何其芳生平展



wps10.png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开发的部分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