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沟古象

发布时间:2016-09-26 浏览次数:

      盐井沟位于万州区新田镇高家村,距城区约30公里,地理纬度东经108°、北纬30°左右,平均海拔高度800米。盐井沟位于山原期夷平面之下,喀斯特地貌非常发育,溶洞广布。一条由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嘉陵江组石灰岩构成的长约80公里的大山脉顶部遍布大量垂直型溶洞或石灰岩裂隙,其堆积物中含有丰富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上世纪2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格兰阶来到中国,以收“龙骨”的名义,在万县盐井沟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不同年龄段的剑齿象就有20余个体,加之其他材料,数以千计。1953年,他们研究了这批化石,将之称为“万县动群"或“盐井沟动物群",是中国南方第四纪中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最为典型的代表。至今,盐井沟的化石仍作为精品陈列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2007年以来,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先后与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在盐井沟一带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发现了多处化石地点,大垭口裂隙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处。  2007年发掘之初,大垭口裂隙即出土了一具完整东方剑齿象化石。2011年,两具完整程度不一的东方剑齿象化石又相继出土,它们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化石骨架。与东方剑齿象一起出土的还有竹鼠、似剑齿虎、豹、苏门答腊犀、爪兽、水牛、祖鹿、麂子、野猪等动物的化石,它们共同构成了盐井沟地区一百多万年前的“动物世界”。

    《盐井沟古象》位于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第一层的古生物化石厅,展览通过多种手段展示了生活在万县盐井沟的远古王者——东方剑齿象以及伴随它的多样性动物群。